【新冠肺炎】研究指若不收緊社交措施或致逾300萬人染疫 倡政府探討收緊至第三波水平
發布時間: 2022/01/10 17:09
最後更新: 2022/01/10 17:09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城大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領導研究團隊,利用數學模型評估本港在大部分巿民已接種疫苗的情況下,Omicron帶來的潛在風險,發現若不收緊社交距離措施,第五波疫情將有超過300萬人受感染,及超過17萬人得重症。
團隊根據現時用於估算社交接觸的蘋果步行移動指標及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的社區網上調查,指出香港巿民於去年12月23日至1月5日的社區流動程度已重回疫情前的水平,巿民每天平均接觸34位人士。
研究利用年齡分層數學模型及移動指標估算日常社交接觸,模擬在不同干預措施下,第五波疫情一旦社區爆發可能導致的感染人數;同時以假設本港已有約65%人口接種至少一劑疫苗、接種兩劑科興及復必泰疫苗的有效保護感染比率分別為50%及70%、Omicron基本傳染數 (R0) 為 8、抗體隨時間下降、追蹤檢測效能與第四波疫情一樣,及 Omicron重症率為Delta的一半,為香港疫情作估算。
發現若社交接觸程度一直維持在過去兩星期的水平,由Omicron引起的第五波疫情將有超過300萬人受感染,及超過17萬人得重症;但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令市民減少25%的社交接觸,即每天平均接觸的人數降至14人,第五波疫情會有大約25萬人受感染,及大約1.5萬人得重症;若社交接觸減少40%,即每天平均接觸的人數降至11人,第五波疫情會有大約1.25萬人受感染,及大約700人得重症;至於若社交接觸減少55%至疫情以來的最低點,即去年7至8月的第三波期間,每天平均接觸的人數降至8人,第五波疫情會有大約1,100人受感染,其中大約50人得重症。
研究團隊建議,政府繼續觀察未來兩星期社區傳播鏈是否已截斷,以探討是否需要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把「現時社交水平」降至去年7至8月,第三波期間的社交水平;同時建議政府加大對高風險群組,如安老院舍長者及免疫力較弱人士,推廣疫苗接種及解決「疫苗猶豫」的力度,並擴大接種群組,如降低接種年齡等,從而推高整體人口接種比例。團隊又建議政府除了現時亞洲國際博覽館提供的500個床位外,預備資源以便有需要時興建額外臨時社區治療設施,以應付可能出現的大量感染人士。
最新影片推介:【童學園】任校長42年享受退休前最後學年 聖士提反附小校長為寄宿生on call 24小時
一文看清強制檢測方法及途徑:https://bit.ly/3GaxDIb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黃小冰